導演:湯賀柏
演員:艾迪烈柏尼, 艾莉西亞菲瑾德
片長:1小時59分
級別:IIB 級
語言:英語 (中文字幕)
上映:25.2.2016(公映)
評分:★★★★ (5粒★為最高,☆為半粒星)
意識是一件很奇怪的東西,人類就是因為有了它,才成為地球上獨一無二的生物,我們懂得去問自己是什麼,會考慮到什麼是過去、現在、將來,會思索自己與萬物間的關係,會懷疑自己存在於世上,究竟是絕對,還是偶然的,更會懷疑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身份,雖是由上天所注定,卻未必是最適合的,因為只有在各人意識中的自己,方是名副其實的真我。
人從來都是同時擁有着理性及感性,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,理性讓我們發揮邏輯,再發展成科學,找出世間萬物的規律,使我們過著有跡可尋的生活。
但感性卻開放了我們的心扉,使到人類的真感情,能夠盡情的發揮,使我們飛得更高,去得更遠,思考得更廣闊,更開發了人類的藝術。
就以這套電影 “丹麥女孩” 為例,男女主角兩人都是畫家,丈夫喜愛畫風景畫,而妻子則喜歡畫人像,他們都是憑着感性來辦事,而男主角 Einar Wegener (Eddie Redmayne飾演) 所畫的作品,能夠大受歡迎,原來竟源於他,擁有著一個不可告人的心結,不能宣諸於口,故唯有藉畫筆來發洩。
但有趣的是,在陰差陽錯的情況下,妻子 Gerda (Alicia Vikander 飾演) 的模特兒沒有出現,她便異想天開地,找了自己的丈夫做模特兒,男扮女裝,二人卻因此打開另一個新世界,一個自己以前從來未想到的廣闊新天地。
筆者自少喜好畫畫,但沒有怎樣讀過藝術美學,一直喜歡畫人像,但當人像畫得精進了,總會遇上了一個樽頸位,覺得無論畫得再像真人,也及不上拍照之真實,因而頹然放棄繼續下去,或者要改變繪畫的對象。
不知是否上述的緣故,所以當攝影技術成熟以後,人類便不再興起畫寫實畫,而其他的繪畫流派,例如印像畫、抽象畫等,隨即應運而生,代表了為人們再不追求,跟現實事物酷似的東西,改而喜歡那些,存在於意識感性層面的事物。
可能就是這些的原因,當女主角發覺以印象畫的手法,去描劃出丈夫男扮女裝的肖像時,竟然創造出另一個顛倒眾生的虛擬形象來,這次的意外,使到她的作品,登時大受歡迎,在那一刻開始,她便知道,自己再撇不下,這一個由丈夫所化身出來的 Lili。
而男主角 Einar 的內心變化,更是天翻地覆,在那個年代,普遍不能接受跨性別的取向,男人便是男人,女人便是女人,他雖然在夢中也覺得自己是女兒身,但卻苦不能宣諸於口,要直到妻子藉她的畫筆,方將他這個在意識裡被抑壓著的女兒身,解放了,釋放了,他要從此飛到天上,做回自己那個心安理得的 Lili。
說回本片,筆者其實當初沒有意思入場觀看,但偶然發覺,本片的導演,竟然是 “皇上無話兒” (The King's Speech),與及 “孤星淚” (Les Misérables) 的導演 Tom Hooper,遂立即欣然往之觀看。
Tom Hooper 的確是一位,不可多得的感性商業並重的導演,因為他的兩部前作,便能將一個氣氛沉鬱的故事,拍得盎然有趣,跌盪有致, 就以 “孤星淚” 為例,是少數能令筆者重看三四次以上的歌劇電影,的確屬於異數也。
而他亦能以超脫的筆觸,去說這個 “丹麥女孩” 的故事,在這個極度文藝腔的故事裏,他仍能一步步立體有序地, 將男主角那複雜的心理變化,藉各種細微的情境姿態,生動的表達給觀眾看,若是放諸於其他導演之手,一個不留神, 便會變成一部嚴重歐洲文藝的悶片了。
另外,筆者亦十分欣賞,他將丹麥及巴黎的景色,拍攝得猶如藝術畫作一般,幾個丹麥大街的遠鏡,便有強烈印象派之黃金比例觸覺,拍得如詩如畫,美不勝收。
而男主角 Eddie Redmayne 的表現,自然細緻感人,讓觀眾清楚的明白到,一個心理屬於女人,卻生為男身的藝術家,是何等的痛苦,他的女性扮相,雖未至唯妙唯肖,但卻也另有一分動人的嫵媚吸引。
另一方面,他好像是筆者記憶之中,少數於電影中扮演年輕女性的男演員,不像以前的電影那樣,大都是以一流的中年男演員,例如 Dustin Hoffman,去飾演一些較為成熟的女性角色,的確是一場不可多得的精彩表演。
當然會有人覺得,他仍不太像女孩子,身材過高, 但這不要緊,他只是演一個有女性心理的男人而已,所以可以完全不像一個漂亮女生,但不知為何,筆者突然聯想到,金庸武俠小說 “笑傲江湖” 中的東方不敗,好像他們的境況有著某種相似之處。
請按以下連結繼續您的瀏覽,謝謝!
http://blog.xuite.net/ww41700/hkblog